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华人,天生想当老板!”:印尼手机大王陈荣金的创业故事(四)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 2023-03-23

上世纪七十年代,陈荣金任印尼维尔康公司营销副总监时与顶头上师兼恩师荣杨 (Ron Young)先生在一起。


洋人老总的栽培:把天下最难做的推销工作做到风生水起

陈荣金接受“维尔康”公司的聘任与岗前培训后,兴冲冲回到棉兰。他记得很清楚,1973年10月15日,正式开始为这家英国公司工作了。

作为“维尔康”的营销人员,陈荣金的主要工作就是向棉兰的医院和医生推荐本公司的医药产品。通常情况下,他每天大清早起床后,都是上午跑几家比较大的医院,下午再跑私人诊所。

我们知道,任何一家医院和诊所,都有相对固定的医药厂商向其供货,而医生们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也都喜欢使用自己熟悉的药品。要让他们接受并信任一家外国公司的新产品,当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陈荣金首先为自己设定了走访目标,他按照公司培训的工作方法和本人的销售经验,事先精心制订出每周的访问计划,然后再根据计划的内容制作每日拜访顾客计划表。他在“蜜丝佛佗”做推销员时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晚睡觉前都要把明天工作的目标、步骤及必须要说的话写在本子上,有时候还会自我演练一遍,感觉到位了再去实施。

谈及当时的营销经验,陈荣金不厌其烦地向笔者详细说明了他的工作技巧,如同上了一堂药品营销课:

我们跑业务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皮包,大家出门的时候,以下东西是肯定要带的:名片、产品说明书、价目表、电话本、样品、相关报刊杂志、广告和报道资料和其它宣传材料等等,这都是一样的。
那时候,每天每天,我会一大早先赶到各个药房,调查一下药房今天上架的有什么新药。差不多上午10点多,我再跑到各家医院,看看医生今天都给病人开了哪些药。下午两三点,我又开始跑私人诊所,一直要跑到晚上八九点才回来,再把了解到的各种药品的销量汇总统计出来。虽然累一些,但是做到了心中有数。
推销药品,最需要搞定的客户,还是开处方的医生,我的做法是见医生之前,先和护士搞好关系,因为她们最了解医生的个人喜好及工作情况,可以帮助了解医生的各个方面。我要推荐新药给医生,知道的线索越多,就越能了解其需要,满足其要求的机会也就越多。

据陈荣金回忆,他早期在维尔康公司推销药品的同时,还用心做成了一件虽与本职工作无关,但却对本公司经营有益的营销业务:

那时候,很多棉兰苏北人都喜欢用一种从新加坡等国外进口的。擦脸用的“面霜”,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雪花膏”。在我家里,我的妈妈、姐姐还有我本人洗脸过后也是要用,因此这种面霜销量很大。
我所在的维尔康公司除了生产药品之外,在雅加达的工厂也生产这种面霜,可是我发现维尔康的面霜在苏北却卖得很少。为什么呢?原来苏北人都比较盲目相信国外的产品,经销商也就从国外进口过来批发出去,很可惜没有从我们的维尔康进货。
虽然推销“雪花膏”不是我份内的差事,但是如果推销出去对公司是有好处的,并且我从前推销过化妆品,对这个市场比较熟悉,于是我就找到那些“雪花膏”的进口商,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对他们说:“叔叔,请你们帮帮我的忙,从我们维尔康进货吧!你们看,我刚刚进这家公司,如果没有业绩,就会被老板开除,那是多么不幸呀!再说,维尔康生产的“雪花膏”和大家平常用的其实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在雅加达生产还更便宜一些,如果你们进维尔康的货,我保证公司会很优惠,让你们比从国外进口更有钱赚。”
他们被我说动了,就纷纷通过我订购了维尔康的产品。为了配合他们,我还请了10个聪明漂亮的女孩子拿着维尔康的面霜,到商场一家一家去推销,很快很快,棉兰人,包括整个苏北省的老百姓都开始用我们公司的面霜了。不过我自己个人并没有想从中发什么财,因为那是公司的业务,所以只管默默地做,不讲报酬,先做给人家看,而不要向公司声张表功。后来,维尔康的印尼总经理看到面霜在苏北销量增加那样多,感到很奇怪,就来棉兰考察,这才发现了我的做法和业绩,他非常吃惊也非常欣赏,从此对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四十多年前,能想到把憨态可掬的卡通动物形象用在药品广告宣传上, 可谓创意独特。躲在卡通造型后面的陈荣金,对着镜头扮了个调皮滑稽的鬼脸。 
1975年,维尔康公司决定调陈荣金到雅加达工作,可是他考虑到了房子问题,自己在棉兰是住在姐姐家里,如果去了首都,住在哪儿呢?“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要是只靠挣来的薪水租房子住那可划不来。于是陈荣金婉言谢绝了这次调动。一年以后,公司爱才心切,再度向他下了调令,这一回是提拔陈荣金担任该公司办事处营销副总监,并为他解决了住房问题。

此时的陈荣金在棉兰药品市场已是轻车熟路,人气兴旺,他和美娟拍拖(恋爱)好几年了,感情早已成熟,陈荣金坚持要事业有成才迎娶新娘,现在已经到时候了。他舍不得离开美娟,心里还是有些犹豫。

饶美娟当然更舍不得陈荣金走,可她是个深明大义的姑娘,懂得好男儿志在四方的道理,于是反过来劝陈荣金要权衡利弊,以事业为重,应该赴椰城上任。她说:“公司那么器重你,你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信任,再说椰城毕竟比棉兰大得多,等你在那边站住脚了,我也可以辞掉工作跟你过去啊!”

陈荣金大为感动,决定去雅加达长驻,他对美娟说,你再等我一年,我们明年一定结婚。

雅加达维尔康公司办事处除总经理之外,一共配有两名营销副总,副总之一陈荣金,专门分管本公司生产的“雪花膏”和在市场上刚刚兴起的电蚊香的销售业务,药品营销业务则由另一名副总负责。

在这个新的岗位上,陈荣金一帆风顺,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对他格外关照的恩师,这位恩师是个英国“老外”,他就是陈荣金的顶头上司——“维尔康”印尼总经理荣杨(RON Young)先生。

古今中外,有幸遇到贵人都是成功人士的关键所在。在陈荣金早期工作历程中  ,对其关怀备至的要数英国人荣杨夫妇 。其事业发展的不同时期 ,荣杨 先生都给了他悉心的关照 。每每提起 ,陈荣金都充满感激之情 。


荣杨先生当时50多岁,是个身材高大的英国绅士,温和、慈祥,做事认真、心地善良。荣杨和他的太太住在雅加达南区一座带游泳池的洋房里,夫妇俩身边没有孩子,工作之外的日子,悠闲又有些寂寞。身为“维尔康”的印尼总管,荣杨在众多营销代表中慧眼识才,早已认定棉兰的陈荣金品学才能深具潜质,便将其提拔为自己的助手,并在各个方面言传身教,悉心培养。

荣扬先生为陈荣金配了一台英国生产的“莫力斯”(Mini Cooper)牌小汽车,荣杨太太也很喜欢这个热情爽朗的华裔年轻人,经常和丈夫一道邀请他来家里坐客,并亲手做沙拉、冰激凌和香喷喷的pork chop(一种英国菜)招待他。

“荣杨先生和他太太对我真的很好,就像我的父母一样!”陈荣金终生对他满怀敬意。

1976年,陈荣金回棉兰与饶美娟举行了婚礼,他们的住房是在棉兰向一位朋友借用的。这是一幢临街的三层小楼,楼下一间店面,楼上两层住房,刚好都是空的,那位朋友相当大方,全部免费借给这对新婚夫妇,不必还钱交房租,陈荣金和饶美娟非常感激。

又过了一年,他们才在当地买了一个住家,110平,虽不大,却设施齐全,这是他们婚后自己买下的第一套房子。

在两人结婚前后的好几年里,饶美娟一直都在棉兰的一家电子工厂工作,是厂方十分器重的技术骨干。当她和陈荣金快要结婚时,刚好厂方派她去新加坡学习修理彩色电视机的技术,为期三个月。于是这对新婚夫妇便提前一起飞往新加坡,开始了一次愉快的旅行结婚。陈荣金陪伴新娘子在狮城玩了一个星期,尽情周游了一番,又恋恋不舍地回到印尼,饶美娟则留下来接受培训,新婚燕尔,两情缱绻,小夫妻星洲告别,分居两地,只能暂时靠鸿雁传书,一解相思之苦。

就在饶美娟在新加坡培训结业返回棉兰不久,陈荣金也得到了一个因公出国的机会。他的顶头上司荣杨先生决定派他前住英国伦敦维尔康公司总部,再次接受培训,用中国说就是进修深造。陈荣金很兴奋,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去欧洲,饶美娟专程从棉兰赶来,送陈荣金到雅加达国际机场,她依偎在丈夫身边,关爱之情溢于言表,同来送行的朋友用相机抓拍了这张饶美娟帮陈荣金穿风衣的照片,从而成为他们夫妇互敬互爱的纪念和见证(下图)

英国之行,让陈荣金在完成专业学习之外,还长了不少见识。伦敦是座驰名世界的国际化都市,从古代罗马帝国以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悠久传统。作为曾被称为“日不落”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历史遗痕在诉说过去,每一条大街小巷都流露出历尽沧桑的风采。由于此地可供参观游览的名胜实在太多,在学习的空余时间,陈荣金只能走马观花地走访其中的一些地方,所见所闻仍使他目不暇接。

在维尔康公司总部的培训班里,有一件小事令陈荣金记忆犹新。

那是开始上课的第一天,学员们大多来自欧美英语国家,只有他一个人是来自亚洲的印尼华人。陈荣金的英语虽然流畅,可是口音不够标准,所以在学员们相互自我介绍时,他的发音引起了几个白人同学的嘲笑。陈荣金火了,他“谑”地一下站起来,指着他们大声说:“你们不礼貌!我是印尼人,但我至少会说你们的语言,而且能让你们听得懂,可是你们会说我们的印尼话吗?说几句让我来听一下,如果不会,凭什么取笑我?”

看到陈荣金义正词严的样子,几位刚才笑话他的同学怔住了。

“I'm sorry, sir。I didn't mean it, Relax!”(对不起,老兄。我们没有恶意,放松点!)他们告诉陈荣金,他们只是觉得他说英语的腔调很有趣,请他不要生气。陈荣金也大度地笑了:No problems, we are not only workmate, if we can respect each other more, we can become good friend.” (没有问题,我们不仅只是同事,如果可以相互尊重多一点的话,就会成为好朋友。)

后来,他与全班学员都相处得很好,关系融洽,再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误会。

1977年12月,饶美娟决定放弃在棉兰的工作来雅加达陪伴丈夫,照顾已经出生的儿子。她聪慧娴静,心灵手巧,虽然不多说话,内心深处却原本是一个崇尚自立自强的女人。那年头彩色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尚未普及,专业维修人员不多,精通这个行当的女性就更是凤毛麟角,饶美娟在棉兰的家电维修业内已小有名气,老板重视,收入挺高,她对自己的工作很有感情,一下放弃真觉得可惜,但饶美娟的贤慧,就在于懂得自我牺牲而顾全大局,为了丈夫的事业和家庭的幸福,她甘心情愿丢下自己的专业,一心一意做起了家庭主妇,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又过了几年,两个女儿相继出生,陈荣金夫妇更忙了,他们一家五口住在雅加达西区的一所普通的房子里,两房两厅,比较简单,却温馨和睦,其乐融融。

每到周末,陈荣金都会开车带上一家人外出游玩,他们去茂物,去万隆,去日惹,差不多开车逛遍了爪哇岛上有名的城市和名胜古迹。陈荣金这时已更换了一辆日本产的汽车,他有时和太太饶美娟坐在车上,还会偶尔想起他们当年在棉兰谈恋爱时坐三轮车和小孩子开玩笑的情景,还有陈荣金曾经对恋人许下的“将来一定买一部小汽车给你坐”的承诺。现在,承诺早已兑现,两人都不禁有些感叹:日子过得真快呀!

1977年,陈荣金有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小汽车。节假日驾车前往郊外兜风,倚车远眺,踌躇满志。 

陈荣金从1973年加盟“维尔康·凡德欣”公司,一晃10年过去了。岁月在生活的激情与平淡中流逝,一种从未消失的理想,又渐渐化作燃烧的渴望,在陈荣金心中蔓延开来

1981年,陈荣金把家搬进了一所更大一些的房子,他同时还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吃惊的决定。

“你是华人,天生喜欢当老板”

一封英文写的辞职书摆在荣扬(RON Young)先生的桌上,对面坐着陈荣金,表情沉稳,神态谦和,但是,他那双总是闪动快乐笑意的目光,此刻却变得非常坚定。

“赫尔穆斯·达姆林” ——荣扬叫着陈荣金的印尼名字,声音低沉地对他说:“你真的不愿收回这份该死的辞职报告吗?——听着,孩子,我不想你这样做。你已经在这里工作10年了,“维尔康”印尼公司需要你。Dont leave me, please!(求你不要离开我!)”

“可是,荣扬先生,我已考虑了很久,一定要自主创业。” 

陈荣金抬起头,他看见,这位平时待自己象父亲一样的英国上司,脸上那双灰蓝色的眸子里倏地涌出了泪光。他不忍再看下去,心头一热,也难过地两眼发潮:“Pardon me for saying so(请原谅我这样说),可是我必须辞职,这是我多年的理想!”

“我知道你所想的一切。没错,能够做一个成功的老板,你就能够不再受人管教,能够赚更多的钱,能够开好的车子,买大的房子。”

说到这里,荣扬睁大眼睛,紧紧盯住陈荣金,又一字一句地说道:“可是你如果做老板,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你的每一位员工负责!而且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忍受责任的痛苦,因为你没有退路!你想过这些问题没有?”

“是的,我想过了。我想我能够承受。”

“我明白了,陈——”荣扬又叫着陈荣金的中国姓说:

“你是华人,天生喜欢当老板,这是你们华人的文化,我不能够阻拦你。祝你好运,亲爱的孩子!”

荣扬说着,走过来紧紧拥抱了跟随他多年的部下,老人无声地哭了。他还是不能理解,陈荣金作为炙手可热的业务精英,手里已经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在本公司一向被视为宝贵的人才,工作环境优越,享受着优厚的薪金和待遇。可为什么他还要自立门户,另起炉灶自己干呢? 

普天下之,凡是由打工者进入创业者行列的人,自然有着许多因素在推动。简单来讲,不外乎三个基本动因:利润、独立性和满意的生活方式。

陈荣金也是如此。

在一个商业社会里,什么样的人适合当老板呢?

有人说过:“老板都是经济动物,一个称职的老板,他所见所闻所知的任何东西,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历史、文化,甚至人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奇谈怪论,都可以通过其心智模式、敏锐眼光转化成商机、转化成利润。其次,老板们的鼻子灵敏得像警犭、像鲨鱼。无论生存的机会,发展的机会,还是危险的气味,灾难的降临,他们总能异常机敏地嗅出。当天下人都知道这就是发财之路,这就是生财之机的时候,机会往往已经离我们远去。而老板之所以称之为老板,就在于机会女神尚未向世人展露其绝代风华之时,他们却已经闻香识真容,并使出浑身解数把这机会女神抢先带入‘洞房’了。”

陈荣金从小就坚信自己是这种人,因此多年以来在他心中,始终燃烧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对成功的渴望。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样。还有一点,陈荣金毕竟是福建闽南人的后代,而我们在前面的章节已经讲过,闽南人血液里世代流淌着经商的基因,“不当老板不是猛男”乃是他们最普遍认同的一个观念。

但是,自主创业当老板,只凭着上面所说的能在市场上机智灵活、有勇气、察先机,就可以成功么?事情当然不是那么简单。

那么,陈荣金辞去维尔康公司(印尼)营销副总监之后,都干了哪些行当呢?

1982年,他刚离开维尔康时,最初做的是卫生棉生意,从生产到经销,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为什么想起来做这种产品呢?按陈荣金当时的分析,有两个充分的理由:一是市场广阔,“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只有两种性别,除了男的就是女的。哪一个成熟的女性不要用卫生棉呢?而且是每个月都要用,需要量可说是无穷无尽”;二是生产比较简单,成本不太高,利润却不低。

公司开张营业,事实也正如陈荣金设想的那样,生意红火,也赚了不少钱。可是,他与合作者辛苦忙碌了一年多之后,却无法再做下去了。原来,他的合伙人看到公司效益不错,就不禁在心里盘算着,想要撇开陈荣金,单独经营,所得利润独自分享。

这样一来,相互之间的摩擦在所难免,合作的氛围就不象当初那样同心同德了,而性格单纯的陈荣金又不会在背后搞小动作,一来二去,他被弄得非常无奈,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选择了退出,到1983年他就与合作伙伴分手了。陈荣金退出时几乎是两手空空,公司的大部分财产归到了那个人的名下,连陈荣金开的那台汽车也被占去了。

自主创业,开局不利,却不是因为市场不好,这让陈荣金很难过,但他没有失望,休整了一下,默默地舔舔心里的伤口,他要重整旗鼓,再去拼搏。

这一时期,令陈荣金最痛苦的还不是被卫生棉合伙人挤出了公司,而是有不少过去对他十分热情,甚至处处讨好的熟人和朋友,开始有意冷淡疏远他了。

商场上,很多人的眼睛都非常势力,陈荣金在英国公司“维尔康”做印尼全国市场的营销副总监时,在这个领域呼风唤雨,可以给很多生意场上的朋友带来利益,所以这些人当然对他毕恭毕敬,巴结还来不及。而陈荣金如今虽然并没有在任何方面得罪他们,但他已离开了那个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不再拥有营销副总这个“坐北朝南”的好位子。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利用价值,那些人再见到他,也就把往日热情的笑容收起来了。

在维尔康公司时的陈荣金,与英国同事在饭店小酌。

“我那时还年轻,开始自己创业时,面临最大的痛苦不是社会的压力、经营的艰险,而是朋友的不理解,有一些人甚至有意躲着我,大概是怕我向他们借钱吧!”

从英国维尔康(印尼)公司的顶尖级高管,变成一个自谋生路的小老板,在刚开始那一两年内,陈荣金生平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多种尝试与磨练

与合伙人分手,不做卫生棉了,陈荣金又干起了贩卖促销小礼品的生意。

当年他在维尔康公司做药品营销员时,就成功地把“维尔康”生产的雪花膏买来,作为小礼品赠送给“维尔康”药品的客户而深受欢迎。印尼人普遍热情有礼貌,相互交往喜欢送些小礼品让对方开心。

陈荣金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小就是美。我要做的都是微型礼品,这意味着容易传递, 储藏和销售。”凭着上述经验和感觉,他对小礼品在印尼的潜在市场抱有信心。

陈荣金去了香港和台湾,因为他知道,旅游业是香港外汇收入的第二大产业,该行业一直为礼品业提供着巨大的市场。而台湾的礼品业起步较早,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1983年的时候,印尼本土生产的小礼品大多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吸引外国旅游者还行,印尼国内的人就不一定感兴趣了。港台生产的小礼品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品种繁多,在全世界礼品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他在香港进货主要是服装上的小饰品、小小的长毛绒卡通造型的各种动物;到台湾则采购一些造型可的多功能钥匙链、水晶玻璃制作的小工艺品、封装在树脂内音乐电路,手掌大小的日历窗等等。

货进来了,卖给谁呢?陈荣金并没有拿到工艺品店去推销,他又想到了自己曾经服务十年之久的英国维尔康公司印尼分公司。这家公司在印尼和东南亚一带有数不清的客户,每逢节日或新产品上市,维尔康公司都要向广大新老客户赠送小礼品致意,这还是陈荣金当年开创的促销手段,现在已经形成传统。

虽然有些当年跟陈荣金做维尔康下游生意的商界朋友,如今因不再有业务关系而对他有点冷淡。但他在原公司内部的人缘仍旧很好,特别是和他亲如父子的英国总裁荣扬(RON young)先生,对他还是像以前那样有求必应。陈荣金去找荣扬商量,请求荣扬同意自己为维尔康公司供应从港台批发来的小礼品。荣扬先生深信陈荣金的能力和为人,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下来。这样,维尔康公司便成为陈荣金经营小礼品生意的最大买主。

一年做下来,陈荣金赚了不少钱。

1985年,维尔康公司又开发生产一种新产品,这种新产品的问世,再度使陈荣金戏剧性地交了好运,并因此迎来了几年柳暗花明的日子。

那时候,维尔康公司要做一种卫生间使用的空气清新剂,但是当时政府不允许印尼外资企业代理销售自己生产的产品,要求必须由另一家印尼公司才能注册代理营销业务,旨在以此为本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所以,维尔康公司就找我帮忙,我就免费让他们用我的名字来卖他们的产品。结果维尔康看我这么大方,就主动把原来准备给我的3%的提成,提高到5%。
几年之后,维尔康又把这个项目转卖给了另外一家英国公司,这时候,印尼市场上的这种空气清新剂全都是以我的名义进行销售。新公司的负责人觉得欠妥,便要求我退出,我无条件地答应了,这家公司没有想到我这么好说话,又很诚恳,就决定让我真正做他们产品的总代理了。
这使我相信,有时候我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加倍对我好。中国有句话怎么讲?——你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啊!对,对,反过来说也可以。总之,好心有好报的意思。

后来,陈荣金还开过一个工艺厂,自己加工生产工艺品。他引进了一种当时看在印尼很时髦的新技术,可将任何照片、图画转印烧制在瓷杯、盘子、水晶、铁器、木材等工艺品上。

这种瓷像,经800度的高温烧制而成,清晰度跟彩色照片一模一样。陈荣金请人用印尼文为这种工艺写了一段新鲜有趣的广告词,译成中文就是:

“请把您的倩影交由本公司烧制到您指定的器皿上,保证您的图像与瓷器、水晶同平面,并具有永不褪色的品质。如果把您和自己所爱的人的合影,印制在您喜欢的工艺品上,更能保证你们的爱情不会改变,无论何时何地,谁也抹不掉当年的那份冲动、那份执着、那份友情、那份关爱……”

陈荣金开的这个作坊式的工厂不大,生意却不错。那几年,他一直沈浸在创业的热情中,和许多仍在起步阶段的老板一样,无论做什么,都是兴致勃勃,亲力亲为,干劲十足。陈荣金当时给自己提出两个忠告:“第一,一定要脚踏实地,不害怕从零开始,从小做起;第二,一定要融入现实环境,为了赚钱,除了违法的事情不做,其它什么也做,只要有兴趣,就大胆去试。”

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险。商海泛舟,天空有风云莫测,水下也有暗礁密布。这期间,在陈荣金所做的生意中,也少不了失败,甚至是受骗上当的经历。

有一次,一个美国人来印尼做生意,看中了陈荣金加工生产的工艺品,五花八门圣诞礼物啦、叮咚作响的风铃啦等等。那个美国人口才了得,巧舌如簧,前几次从陈荣金这儿订购了几万美金的货,都很及时地付了款,取得陈荣金的信任,美国佬一次要了30多万美金的货。可是这批货运过去,美国人却装聋作哑,不管不问,再也不见他把钱汇过来了。

陈荣金气不过,飞到美国找那个无赖算账,但好不容易找到那个美国佬时,才知道那人已经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名的穷汉,而且前几天刚刚出了车祸,腿被撞断,正躺在一家医院里养伤。无论哪国骗子,一旦沦落到这个地步,恐怕都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看你怎么办?!

那个缺德的美国佬面对远道而来的陈荣金,自然摆出一付“要钱没有,要命只剩半条”的嘴脸。陈荣金只能一声长叹,一跺脚打道回府,自认倒霉。

整个八十年代,陈荣金始终在经商做生意的路上执着坚定地摸索着,他走的不是很快,但是一步一个脚印。他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又一次搬家换了更大的房子。但是他对自己这小打小闹的生意并满足,渴望有朝一日能做一件更有影响的事情。

一个影响力更大的机遇,终于在九十年代初期,被陈荣金抢先一步抓住了。

(本期暂且打住,劳烦各位看官的金手指轻点在看,我们下期接着说)

往期回顾:

先收获爱情再试浪商海:印尼手机大王炼成之前——陈荣金的故事(三)

为啥闽南人会赚钱?印尼手机大王陈荣金创业之路(二)

印尼"手机大王"的前世今生——华商陈荣金的创业之路(一)

中国人在印尼如果有这个能耐,你还担心什么!

那个年代印尼军队秘闻及华人将军熊德怡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